大约初中时候接触到《读者》(当时还叫《读者文摘》,后来因为商标侵权改了),觉得很有吸引力,讲的大多是外国故事,故事中有me生活中的大人小孩,但他们好像完全生活在另外一个世界,另外就是文章基本都很感人,要么是讲母子情、夫妻情,要么就是激人进取,顺带还介绍不少百科知识。记得有段时间流行3D画,me还珍藏了几本插页是3D魔画的杂志,和好友们津津有味的看了又看。
后来开始接触一些世界名著和中国文学界的大作后,不知不觉把《读者》就丢了。偶尔在书摊上看到还有购买的冲动,但后来这种冲动也了无痕迹了。并且发展到在大学期间,鄙视某人的时候就问一句:“最近一期的《读者》买了没有?!”也不是完全不看,偶尔无聊时还是翻一下同学或朋友买的杂志,但原来那种温情和感动再也没有出现过,也不会出现了。
《读者》仍然是当前我国发行量非常厉害的成功杂志,只是它再也不适合me。因为不会再轻易感动,因为体验着生活的沉重,因为支撑生活需要坚硬的基础,更因为人生应该很厚重。它是me的朋友,少年时代的陪伴永远铭记,但前行需要更坚硬的东东。
看到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说"The intelligent man finds almost everything ridiculous, the sensible man hardly anything."me还没有达到智者的层次,但却已经绝然不再是敏感之少年了。
Technorati Tags: reader, young, childhood, strive, magazine, heart5, school
星期五, 六月 16, 2006
订阅:
博文评论 (Atom)
Discover timeless pieces, starting at $250
Discover our latest arrivals?crafted with care and designed for those who appreciate detail. Starting at just $250 . View Collectio...

-
凡事衰到机制就要触底反弹,情绪如是,工作如斯。 解不开情绪牢笼,打不开广阔天空。 换手如换刀,诚然! 日日新,hold自己,反刍吸收; 自带主张,构建并盘活生态位。 牛逼闪闪的内核自我。
-
大半年时间体重掉了不少,但是睡眠不好的毛病一直持续,这不是好事,难以为继。 心头事情一大堆,纷纷扰扰,头绪有,但是不多。虽然给每天的生活、工作框架有安排,但是就是感觉那个面头并没有明确,导致了有点混乱。像似梦中挥舞着双手,抓向天空,漫天星云缺一无所获。 壮志未酬,不敢懈怠,中...
-
立秋开始就说温度要降下来,对于这样的季节规律大家不仅仅是口头说说显示自己懂得多,更是一种情绪和期待变化的表达,顺带找找话头。 都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,果实香味扑鼻、田间虫鸟潺潺,金色的丰获就是春夏期待、汗水的最好回报。 美美的,美美滴,爽上了天!
1 条评论:
Charles Mackay
"Men, it has been well said, think in herds; it will be seen that they go mad in herds, while they only recover their senses slowly, and one by one."
发表评论